種植沙棘第1~2年生長緩慢,4~6年生長發育較快,后期逐漸緩慢;在3~5年中,沙棘的生長結果很少,10~15年為盛果期,30~30年后開始衰退。約3年后,枝條更新,樹勢轉旺,又可迎來新的成熟期。
一是種子的繁殖。
種子在春播前浸透,行距10-15cm,深3cm。一周后出苗,出現1對真葉后,開始間苗,出現4對真葉后,出現2對真葉,株距保持5cm。秋季播種,晚秋播種,播后栽植,冬澆封凍,翌年出苗。
二扦插繁殖。
生長枝選擇中等成熟的生長枝,插期在6月中至8月間不佳,沙棘種植方法在插穗時行株距為(10-15)cm×(5-10)cm。第二年春移植物行株距為(30~60)cm×(15~17)cm。采用1~2年的無性繁殖苗造林,密度以4m×2m行距為主,密植為主。對于不同成熟期的果實,可采用分段栽植方式,便于管理。種植過程中,注意雌雄配比合理,8株雌株一般配植1株雄株。
三是田間管理。
為了提高土壤肥力,應注意中耕除草,沙棘對磷肥比較敏感,可適當施用過磷酸鈣,以促進植株生長。
四是成長管理。
其生長經歷了幼苗期、掛果期、旺果期和衰衰期四個階段。在兩年的定植期內,以地下為主,地上部分生長緩慢。三、四年生機勃勃,開始開花。成株沙棘樹2-2.5米高,1.5-2米高。五歲進入果期。因土壤條件和管理方式不同,進入衰退期的時間也不同,一般15年樹齡以后才進入衰退期。
五、注意事項。
它是一種富含多種維生素,多種微量元素,氨基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的藥用食品。在沙棘的收獲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:
A.整枝樹形。
對病枝、死枝要及時清除,刮去病皮,對其刀剪傷口處要及時涂抹愈傷防腐膜,促進傷口愈合,防止病菌侵入感染。應在蕾期、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噴施壯果蒂靈,增加粗果蒂,增加營養輸送,防止落花,增加授粉能力,增加坐果率,加速膨大期,確保水果優質高產。
二、促花分化。
掛樹的年數使樹體承載力失衡,影響果樹的均衡收益和果樹的健康。每年花芽分化期環刷促花王2號,可極大地促進花芽分化,提高開花坐果率,抑制枝梢狂長,徹底平衡大小年。
沙刺生長習性
沙棘為陽性樹種,喜光,可在疏林下生長,沙棘種植效益但不適合郁閉度較大的林區;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,沙棘分布在粟鈣土、灰鈣土、棕鈣土、草甸土、黑護土等土壤中,在礫石土、輕度鹽堿土、沙土中,甚至在石質或半石質土壤中也能生長,但不能太粘。
沙棘對降水有一定要求,一般應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,若降水量不足400毫米,則屬河漫灘地、丘陵溝谷等,也可生長,但不喜積水。沙刺對溫度的要求不太嚴格,其Z小溫度可達—50℃,Z大溫度50℃,年日照時數1500~3300小時。
沙棘幼苗期比較嬌嫩,不怕強光、高溫和暴曬,還怕積水。而當苗根伸展后,則適應性更強。一年生苗高5-8厘米,能安全越冬。從第二年開始,沙棘的生長速度加快,第一個生長高峰期在4-6年之間,以后生長緩慢。在4~6年的間隔內,再次出現生長高峰。但是,由于各地區的環境不同,生長高峰也有差異,如祁連山地區第一個生長高峰在8-10年之間,第二個生長高峰在8-10年之間。
沙棘通常在3年生的時候開始結果,到5年生的時候就進入盛果期,約維持4~5年,往后枝條部分干枯,內腔空空,樹勢減弱。約3年后,枝條更新,樹勢轉旺,又可迎來新的成熟期。隨著各地生產條件的變化,沙棘單株產量變化很大,盛果期單株產量為2~5公斤。
通過人工培育,優良品種達到20千克以上。在不同區域不同環境條件下,沙棘樹的壽命變化幅度較大。一些地區的樹齡超過20年,由于各種原因已經枯死;另一些地區的樹齡可以長到幾十年甚至上百年。